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發現,
我總是把「願意付出」當成讓人看見我的方式。
在團隊裡,我很擅長介紹別人、支援別人、成就別人,
但說到我自己——我常常跳過。
我不太習慣說出我需要什麼。甚至,在一些正式的場合,我連介紹自己是誰,都會忘記。
我以前覺得那是謙虛、是成熟、是穩定。
但現在回頭看,我不確定那到底是「選擇」,還是「習慣性地壓抑」。
我一直以為,只要我夠努力、夠體貼、夠先為別人想,
總會有人回頭看見我。
可是⋯⋯真的有被看見嗎?
還是,我其實一直躲在一個安全的位置裡,
不敢說出我也有期待、也有想要被幫助的時候?
我記得有一次,我終於試著對一位我信任的夥伴坦白——
我也有需求,也希望有人能夠支持我。
那一刻沒有我想像中的尷尬,也沒有失去信任。
反而是,那種「說出口以後還被接住」的感覺,讓我鬆了一口氣。
我才知道,原來表達需求,不是失態,
是一種更深的信任。
我也慢慢明白一件事:
不是我要變得更完美,別人才會幫助我;
而是我願意真實地說出來,關係才有機會變得更深。
這些話,我寫給自己。
也寫給那個曾經一再退後、總把別人放在前面的我。
下一次,再有機會介紹別人之前,
我想問問我自己:我今天,會不會也想被介紹一次?
我會不會,也可以,為自己說一句話?
表達「我也有需求」,不是軟弱。
它是我對這段關係的最大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