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?當別人送你禮物,你下意識說:「哎呀!不好意思,太破費了。」
當別人稱讚你時,你笑笑回應:「沒有啦!我沒有那麼好。」
甚至當一個機會出現在你眼前,第一個想法沒有為了自己爭取,而是心想:「是不是有人更需要這個機會?」
當你常常有這些想法冒出來的時候,可能你的「配得感」出現了問題。你是不是認為自己值得擁有好事、資源、關愛與成功的內在信念。當我們習慣了退讓、習慣了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,慢慢地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真的值得被喜歡嗎?真的可以接受這麼多的好事嗎?而我曾經就是這樣的人。
我的成長背景很傳統,小時候過年收紅包,大人總會教我們要推,不能馬上收。別人送禮要先推拒、收下讚美時要謙虛免得被覺得驕傲。這些看似有禮貌的反應,其實在潛意識中養成一種模式:「收下是一種負擔,要付出代價才值得。」
這樣的習慣讓我在長大後,即使面對機會、面對祝福,心裡也會自動退縮。創業之後,經營自己服務的時候,定價成了卡關最嚴重的地方。我會一直想:「這樣的價格,真的有人會接受嗎?我真的值這個數字嗎?」
我第一次嘗試幫自己的阿卡西紀錄服務定價,內心充滿不安。就在我還在猶豫的時候,有位朋友主動表示想體驗,並直接說出他願意支付的價格,而那價格遠高於我原本設定的。那一刻我感到驚訝,原來是我自己先設限了,而別人是願意相信我、也看見我的價值。我開始試著相信自己值得、不要推開來到我面前的祝福。
如何提升配得感?我用這三個方法慢慢改變
我開始進入阿卡西紀錄裡,探索造成低配得感的根源,也嘗試在日常裡實踐新的選擇。
你可以試著使用這個方法:1.探索 2.寫下 3.大方接受 來慢慢提升你自己的配得感。
1. 探索
原生信念,從阿卡西紀錄看見內在限制。我發現原來這些「不好意思收下」的習慣,多半來自家庭與文化語境。透過阿卡西紀錄,我一層層理解了這些語言是怎麼進入我的意識,甚至刻在身體變成是本能反應,也學會了這些只是過去的選擇,現在我可以有新的選擇。也可以透過冥想或是回想過往自己感覺不配得的情境,幫自己抽絲剝繭這個不配得感是從何而來。
2. 練習「寫下」我想要的與我願意給的
我開始寫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,無論是感受、機會、合作還是收入。也寫下我願意付出、願意給予的界線與能力。這不只是寫願望清單,也是一種接納自己的方式,大方的面對自己。
3. 大方接受
當機會來了,我學著收下。當人稱讚我,我練習微笑說:「謝謝你,我也覺得這是我努力的成果。」當自己能力所及時,我也主動為別人送上禮物、給出機會。對我來說這不是一般的禮尚往來,是一種愛的流動,讓祝福延續下去。
如果你也常對自己說:
「我是不是沒有那麼好?」
「這是不是太多了?」
「我是不是不該收?」
那我想告訴你:你值得擁有這一切。
「配得感」是深深相信你本來就有資格活得豐盛。
如果你也想探索自己低配得感的原因,或想學習如何更大方地接受祝福、打開生命的可能性,很歡迎你來體驗阿卡西紀錄解讀,我期待我們可以一起走這段「相信自己值得」的旅程。